2006年注册税务师考试 《税收相关法律》重点内容导读
2 c. v+ o" s3 ~. \8 n) n% N/ ]! E, L/ q# J1 f
第一章 行政法基本理论概述 打印
0 G4 ~6 ?+ t2 Q- `8 G6 ?' o3 X8 y& \
% v. T2 w! A/ ^7 I
一、本章大纲:5 z, `. P& e. F. ~" L+ H
一、行政法概述
: h. t7 ^0 \. W3 U$ l# a- M7 x+ m(一)了解行政、行政权的概念
1 v% l+ A8 y2 P9 K, p2 v(二)熟悉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 t, W+ d% [" R- i
(三)掌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渊源" O9 O3 u- |) Z" P7 @" J7 B b# E! N
二、行政法律关系$ v& z. |( o& T4 y
(一)掌握行政法律关系
7 c5 G. \7 ]* S: _6 l7 [" b(二)了解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H" P/ C# K: |# O$ l' Z! W
# x4 n' |- T4 S0 G0 @二、重点导读:* b; b8 E3 e" s( _+ K
本章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行政法概述和行政法律关系。重点掌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律关系。
[8 d3 I$ ~: V% V2 N7 A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
' B5 K1 b9 P" B, q y& Q5 N0 n(一)行政、行政权
7 R; H6 Y, x, ^ _- g. s+ ]* _( j1、了解行政的定义及含义。 w* o0 h9 b8 y4 C6 d2 l
2、了解行政权的定义及含义。 ! h7 I! _: j3 \
(二)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 4 T2 u8 H/ d" q
1、行政法的概念
1 n2 Z! F8 I' f# P$ O- m- g+ m8 Z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力的授予、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和对其后果予以补救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0 n" C3 r; P7 Y) O& E5 `行政法是设定行政权力的法;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权力如何行使和运用的法;行政法是监督行政权力的法;行政法是对行政权力产生的后果进行补救的法。+ |( I# K( u, F2 s7 e g3 l* c G5 A
2、行政法的特征4 c. ~+ b. q( {; J0 D
形式上: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行政法数量多。 : H8 W, K6 Y1 t
内容上:内容广泛;易于变动;往往包含实体和程序两种规范。
$ |1 X: c# \! C* q# H/ ?% `9 p(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6 c( k5 ]$ y" u2 ^3 A
1、行政合法性原则
0 @; b" e& f( {% d* h2 {(1)行政权利的存在有法律依据;
0 x, Q f1 U: ]5 P(2)行政权利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行使。 6 W% k. L0 `6 y" J4 u6 R/ O) D# j% c
2、行政合理性原则
# v* M7 B% z F% G(1)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或立法动机; + l4 w! \0 N/ [1 w% D3 N( G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 % p- M& X6 q0 t0 z
(3)平等地适用法律规范,符合公正法则; ; \1 m$ ]- a, {# M# H, O. \& U2 H
(4)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道德。
B/ w6 k, G9 t; u4 L" }0 Z: c w3、行政应急性原则 , `" ~8 a" R, o3 J' v6 G( r
(四)行政法的渊源
/ Q r0 u9 y+ B3 N) p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和来源。我国行政法的来源广泛,一般来讲,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注意其效力层次。
5 S! _; w4 f5 H$ W8 m1、宪法
! L* k: w, t0 \& u0 I0 G2、法律
4 q! {" m1 R) ? v9 ~3、行政法规8 t' ]3 X/ p2 @
4、行政规章
- ?( b+ L! B: U2 r+ m% b5、地方性法规, j5 D7 y& a8 R# y, N" ?+ |
6、民族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G# O! [: Z; g% F. M* Y* n: B
7、行政法的其他渊源 & F k0 [, F; Z
8、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效力等级关系。/ t1 v8 P4 A; ]
第二节 行政法关系 6 z$ |* F4 o( T
行政法关系是指由行政法调整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法律关系。 5 X6 L3 e6 |: r* z q
(一)行政法律关系
$ U+ A& z8 u4 U! P1、概念:是指由行政法调整的具有行政主体行使职权时与相对方形成的一种行政法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1 A% m% w2 P9 h( b# @2 d2、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 w# k+ g/ O4 E: N% p(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的享有者和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 `+ v: r) \( w5 H. s& i1 ~' q
(2)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标的或对象,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 B' b5 G+ J) _- h( B(3)行政法律关系内容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9 Q5 U% b7 w8 E6 T' w/ Y. O
行政相对人的权利:行政参与权;行政受益权;行政保护权。
& N& Z! j7 r @! ~3、分类:内部行政法律关系与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4 A: Y x$ `4 V2 t! {7 G8 _
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与行政程序法律关系。 + R& d$ q2 c! ?8 s
(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 n& f2 m4 E+ w
1、概念及特征9 z: S. o0 j9 W) i4 f
(1)概念:是国家有权机关或者其他依法享有监督行政权的主体在监督行政行为过程中,与行政主体之间形成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关系的总称。 2 u8 c5 A& f4 H7 p: E
(2)特征 0 M& t7 V# q' _; V/ v0 @7 x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多重复杂的法律关系;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包含着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多具有非对等性;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只能是行政行为。
; g B! q, m+ `4 e1 Z2、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的异同
1 z3 p$ @# r7 l(1)区别
) P& _/ T1 M# h' E①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监督主体处于主导地位,行政主体处于受监督地位。
$ k; _& g& E5 Z% H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相对于行政主体的另一方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相对于行政主体的另一方是监督主体。 $ h' B& J, I& `; o: D
③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等;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
v' b: k: i1 }4 P(2)联系 & _" }2 j3 e$ b$ e$ R$ w( T/ H
①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在行政法律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
8 r' Q0 o! Q8 j+ k2 S②二者之间相互影响。9 U- T( Z$ a) w* O* Z
' ]4 ]8 Z: C& B5 v
B: o; ?' W! ^0 {2006年注册税务师考试 《税收相关法律》重点内容导读
4 l) d J/ c* A% h; T) b
" }- i7 g d' s2 v/ b* U; D第一章 行政法基本理论概述 打印
/ V) T: F4 J, P! ~' F) s/ u; q0 P" N
2 C3 U6 i2 m# _: J# Y$ E7 R2 `一、本章大纲:- K; Z0 p' L. u( V- C- X
一、行政法概述) W5 R5 U/ [' I( n
(一)了解行政、行政权的概念$ r* F2 v9 j1 K3 D- z
(二)熟悉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
& N9 z0 g) m5 l5 {8 J& |$ e(三)掌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渊源
, W2 t$ i# Z( m5 s4 Y二、行政法律关系1 d3 W3 P! e8 j
(一)掌握行政法律关系' F0 }( M( {& n
(二)了解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 d! `) n8 F9 S9 C/ ~
. v- e8 D+ b2 d* r. \3 ?9 F二、重点导读:
0 z3 y" n$ F4 x( h# B1 q/ p本章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行政法概述和行政法律关系。重点掌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律关系。* w6 E0 r/ Q! Y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 ) ~$ S' W- X4 u3 S4 V
(一)行政、行政权
1 ], E6 u& G3 l& i. j5 R1、了解行政的定义及含义。 . h& ~8 ^8 F, }. ^7 Y9 w! F: b
2、了解行政权的定义及含义。 , w* }$ u4 a8 H) Z6 o9 [8 `
(二)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 ! z2 }0 ]" a9 ~4 c3 [5 j# {( b/ ?
1、行政法的概念
8 k. O" |) L# m: e+ l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力的授予、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和对其后果予以补救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l: M9 _# g& N, ^0 P- C
行政法是设定行政权力的法;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权力如何行使和运用的法;行政法是监督行政权力的法;行政法是对行政权力产生的后果进行补救的法。
0 f G! v& M& W g2、行政法的特征
4 C) p" o+ D8 r) e* O% f( L形式上: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行政法数量多。 , @/ d. J# F* I0 M* |2 ~% I. Q
内容上:内容广泛;易于变动;往往包含实体和程序两种规范。 % {) L8 Z% U3 i1 M
(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2 \7 J, ~2 r. o$ @( ^4 F/ t# P
1、行政合法性原则 4 {4 \4 t) } w) S- y l( {
(1)行政权利的存在有法律依据; * |0 j8 s8 u; r
(2)行政权利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行使。
$ n5 e. X" g( {5 C* ^$ y2、行政合理性原则 & e/ U5 T* _$ \6 D
(1)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或立法动机;
3 [; F1 U# c% \) T* w+ v* z(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
4 a/ [2 @6 |% Z8 O! b* R( V, |' P$ C(3)平等地适用法律规范,符合公正法则;
( U5 K1 @5 d6 J I0 a" h(4)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道德。
9 x4 A! g0 L3 R3、行政应急性原则 3 M( m0 U! U* V6 l) b1 P& m' m. v
(四)行政法的渊源 1 C5 C/ d. v+ Y, [
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和来源。我国行政法的来源广泛,一般来讲,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注意其效力层次。
% a) V7 R- I2 g" C+ R* ]) f) w, Q1、宪法, `, e) m R/ y
2、法律7 N9 O) x. j- c& z4 A* z- @" ~
3、行政法规4 b* F. I* N) J% M' g4 d) [
4、行政规章; R5 Y$ T* b8 N L
5、地方性法规6 }3 c+ c5 q& [1 P4 m
6、民族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 }: |6 l/ }9 V7 o8 A1 y4 e3 n7、行政法的其他渊源
$ Z& I$ y" o& s* w# C8、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效力等级关系。9 S* L7 Y7 R7 }: t' t: O7 N9 [. B
第二节 行政法关系
; B6 L s4 A6 N+ d# e) D- b6 Z/ w行政法关系是指由行政法调整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法律关系。 4 C# c$ @! @% J, W. ]9 z
(一)行政法律关系
3 @1 {5 @% H* e& M# l, J: B( t1、概念:是指由行政法调整的具有行政主体行使职权时与相对方形成的一种行政法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5 C) u2 d- p; v1 ?8 o: ]
2、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4 f3 O; p! Q [2 S( C O+ g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的享有者和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 S1 M- L, f% _2 m7 H2 T6 X0 g
(2)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标的或对象,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 j! h% k, A. s. V
(3)行政法律关系内容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
; C1 x b9 z$ X& f9 t行政相对人的权利:行政参与权;行政受益权;行政保护权。) S9 w' P9 c# m9 t
3、分类:内部行政法律关系与外部行政法律关系;6 M+ A7 Y4 K: I/ c
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与行政程序法律关系。 - |7 Y T0 T$ `: K1 i& A$ x5 R
(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 ~' g) Z, E/ E4 h* s' r
1、概念及特征/ d7 c* }6 X& Z$ W" I5 s
(1)概念:是国家有权机关或者其他依法享有监督行政权的主体在监督行政行为过程中,与行政主体之间形成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关系的总称。
; {7 V' d5 x' U6 G3 S! I* z5 G( k2 [(2)特征 2 z" a9 c' h* n5 M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多重复杂的法律关系;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包含着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多具有非对等性;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只能是行政行为。 f& S. k: Y- q5 G( s1 t! P1 P
2、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的异同
! F+ ^4 \0 [( L7 j1 |, M& K9 x0 \4 V(1)区别
0 N& A* Z7 {$ g* k$ i# h①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监督主体处于主导地位,行政主体处于受监督地位。
2 ?# P8 a! \, Z0 W1 B$ V O# K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相对于行政主体的另一方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相对于行政主体的另一方是监督主体。
; j6 i$ C0 r+ L, v) u③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等;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 + }+ m- j7 U$ z$ P0 [
(2)联系 / C) `0 p7 T4 U+ c+ L, G
①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在行政法律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 6 [1 n/ |7 ~, b& `
②二者之间相互影响。 |